明商,不能被遗忘的商帮
刘杨/文
商帮:当代最热的关键词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士农工商”四民之一的“商”,一直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明清时期商帮的崛起,更为中国的历史画卷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明清时期初步形成的传统市场体系,正是有赖于作为市场主体的各个地方商帮来连接市场网络。
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邻”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亲密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他们独特的商道创造了中国独特的商帮商业文明。明清主要发展了十大商帮,包括山西商帮、徽州商帮、陕西商帮、宁波商帮、山东商帮、广东商帮、福建商帮、洞庭商帮、江石商帮、龙游商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区域经济的新一轮发展,目前存在着一批可以用地域识别的商人群体,如温州商帮、宁波商帮、泉州商帮、三明商帮等等。
由此看来,随着企业家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商帮代表了某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成为该区域的商界领军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已经成为当代最热的关键词。
明商:历史的轨迹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南迁的客家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有的远涉重洋,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在异国他乡定居下来。世界客商总会副理事长胡均先生称:“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行走天下,移居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三明是客家祖籍地之一,深受客家商人优良传统的影响,“善于经营,勇于创新,长于兼容,勤于服务,精于品位,礼于文明”,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文化特色的“明商”群体。
明朝时期,明商开始出国经商和谋生。明弘治十年(1497年),清流人赖罗到暹罗(今泰国)经商,并留居该国,成了三明有文字可考的“住蕃”第一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沙县人卢君玉避乱东渡日本,在长崎定居,并娶日本女人为妻。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明溪人陈启韬到广东经营大米生意,出海时遇到台风,漂落到暹罗,被迫“住蕃”暹罗,后被暹罗国王选为驸马,并封为宰相。
早期出国的明商,虽然处境艰难,但是凭着艰苦奋斗、勤劳俭朴的精神而开拓出一番事业。大田籍华侨李发课15岁到印尼谋生,起初给人当学徒,因能吃苦耐劳,深得老板赏识。在老板资助下,他独立开店,经过20多年的奋斗,先后开办了铁厂、橡胶厂,又经营石油、小车出租等,终于成了富甲一方的巨商。
这些客家人把客家文化与世界各地文化相互交融,不仅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和理念,也保留自己的优良传统,从而铸造新一代“明商”群体的复合个性和鲜明特点。
有关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前,三明境内归侨、侨眷不足600户。而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由于东南亚各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排华政策,许多海外华侨、华人遭受歧视和排斥,被迫返回祖国,约有50万之众,其中10万定居福建。三明的宁化泉上华侨农场从1966-1978年就安置印尼、缅甸、越南等国归侨2445人,形成三明以外籍归侨、侨眷为主的新侨区。
从1958年三明进行重工业基地建设开始,现已形成冶金、化工、煤炭、机械、纺织、印染、塑料、造纸、森工、建材、电子、医药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目前,福建省最大的钢铁、化肥、水泥、化纤等企业都在三明。
正是因为当年的建设者来自祖国各地,平和友善之风营造了团结和睦的城市氛围,开放、包容的胸襟气度吸纳外来文化,塑造了三明精致但不失大气、广博而又高雅的文化品位。外来文化与本地悠久历史相结合,使三明人充满灵性和智慧,以敢拼敢为、宽容相济、诚信为本的商业精神,以敢为人先、善于吸收现代管理理念的创新意识,在国内外市场攻城掠地,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塑造品牌,走向全省乃是全国,成为三明市场经济的领航者。
如今,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开明、清明、文明”的明商文化在广大明商的创业与发展中继续传承,发扬光大。而我们所界定的明商,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去走南闯北的三明商人,而是三明籍的企业家,在三明起家的企业,其外延更加广泛。
明商:被遗忘的角落?
今天,随着三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发展的示范效应不断凸显,城市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电视、报纸、网络的报道铺天盖地。以网络为例,百度上搜索关键词“三明”,有超过1200万个网页,都在传递同样一个信息,越来越多人对三明充满敬佩、好奇和向往。
但是很多人对“明商”了解得并不多。同样以网络为例,百度上搜索关键词“明商”,只有15000个网页,而且大多数信息与我们真正想了解的无关。这与三明的世界知名度格格不入、不相协调。另外通过我们的随机调查,普通老百姓(大学生、公务员、教师、白领)对明商了解得也不多。无疑有人会认为明商一说有牵强附会之嫌。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毋庸置疑,明商书写了三明今天的经济成就,三明人的骨子里就有经商的细胞,也可以说是经商的血液、天赋。“一夜可暴发成财主,三世难养出一个贵族。”三明人的经商素质就是多少个“世”的商业文化熏陶出来的。这种商业文化渗入三明人的骨髓,融入他们的血脉,变成他们的行为方式。
应该说,作为一个商帮群体的明商,已经事实上存在,并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它是隐藏在密林深处的一朵奇葩,只是“独在深山人不识”,知“三明”而不知“明商”也。这说明关于明商的专题性、系统性研究,还比较缺乏,宣传得不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文化的力量胜过千军万马,全面系统整理、研究和宣传明商文化,将填补上述空白,弥补长久以来的遗憾,丰富三明文化。让新一代三明人,甚至国内外的人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和认同明商文化。要将“明商”打造成三明的一张“名片”,能够起到引导三明人、三明相关企事业单位,增强自豪感和凝聚力,提升三明城市品牌形象,丰富三明文化,推动续写更多的三明奇迹。
明商:文化传承
我们建议由三明市相关政府部门牵头,深入发掘、开发、利用明商文化,实施明商文化传承工程,对于继承和发扬明商“善于经营、勇于创新、长于兼容、勤于服务、精于品位、礼于文明”的优良传统;扩大明商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培养和造就现代企业家队伍;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当地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发挥先进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明商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明商文化遗产包括有关明商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思想文化遗产。其中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为明商遗迹,包括他们的故居、建筑、商铺、市场、用品等,思想文化遗产主要为明商文化,包括历史典故、经营理念、商业文明、文化内涵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明商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严峻的危机。城市规划缺少对明商文化的挖掘,“千城一面”问题较突出,一些明商遗迹在城市建设中面目全非。
明商文化遗产是三明人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的再现,等于“无字史书”。除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失去即成千古遗憾外,还在于它能够托物寄史,托物寄情,把经历过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及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真实地铭记下来,也是延续中华文明。
开展明商史料整理,编撰出版《明商文化丛书》,集中向社会介绍明商的历史与今天,剖析明商文化内涵。丛书编撰要邀请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文化专家参与,以保证权威、全面、严谨、深刻,特别是雅俗共赏,要让普通大众读得懂,愿意读,尊重史实,不能混淆视听。内容编排上,一是《明商志》的编撰,全景介绍历史上的明商群体,二是对具有影响力的明商单独进行研究,介绍他们的创业史、成功经验,从细微处展现明商风采。
筹建明商文化园。一方面还原历史建筑、传统街区和景观,另一方面创造现代化的时尚景观,形成新的建筑空间格局和城市特色。明商文化园兼具历史和现代的文化内涵,既保护了明商文化遗产,又能够通过认祖归宗的号召力,吸引海内外的明商投资家乡,回家创业。
2、明商文化推广工程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文化缺乏推广,也只能空叹“曲高和寡”。过去中华文化就是缺乏在全球范围内良好的推广,造成了世界很多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如今我们在全球兴办孔子学院,就是要将中华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让世界能够了解中国、认同中国。
明商文化同样也需要推广,特别是当前社会影响力还不足的情况下。对明商文化的推广,与传统以省为区域的商帮文化推广不同,闽商、徽商、浙商等商帮因为人数多,品牌知名度更大,相对更容易推广。而明商人数和区域都比较小,如何做出品牌,关键是展现自己的个性,做好巧妙的推广。不仅是三明人的认同,更要争取社会公众的认同。
(1)成立中华明商协会
由三明市政府相关部门牵头,三明市主要领导人、三明籍知名企业家担任发起人,成立中华明商协会,全世界的明商将有了一个共同的家,能够大大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不过家乡人。由于政府部门、领导和知名企业家的参与,明商协会将具有较好的公信力,也能更好吸引海内外的明商积极参与。官产对接,也使得明商协会完全有条件成为商业合作平台、招商引资平台、权益维护平台。
(2)举办明商活动
每年在三明举办明商年会,邀请海内外的明商齐聚三明,共叙友谊,共话发展。以同乡情谊为桥梁,以明商年会为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务实合作。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展“明商500强”评选,树立明商标杆,向社会集中推介和展示优秀明商的风采。
同时,在三明以及明商比较集中的地方,不定期召开明商沙龙,进行小范围的交流合作。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与三明的招商引资结合起来,三明市相关政府领导参与到这些非正式活动中,与明商交流感情,加深了解,促进合作。
(3)完善明商推广媒介
优化明商网的功能。集中明商协会、明商活动、明商研究、明商合作、明商资讯等五大板块内容,成为对外信息发布、合作交流的实时信息平台。
创办《明商》杂志。编辑出版一本以报道研究明商为主,面向海内外发行的《明商》杂志。明商网是海量发布明商信息,任何人通过明商网都能了解明商的各种信息,属于下里巴人,而《明商》杂志则是向官产学的中高端读者展示经过筛选的明商信息,属于阳春白雪。
在一刊一网的基础上,实施明商品牌组合传播。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介,聚焦重大活动、知名人物、知名企业,广泛宣传推广,塑造明商品牌。
明商:不能遗忘的商帮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文化的综合国力、竞争能力、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积极创造和弘扬中华优秀的文化商业、商业文化,增强中华文化价值观在全球的认同感和信誉,这是一种可以影响世界的软实力,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特色。
从这个意义上讲,明商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不应该被遗忘。我们探讨明商成功经验,弘扬明商优秀文化,搭建明商交流合作平台,就是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成优秀传统的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作者介绍:刘杨,研究员,中国市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18号长远天地大厦A2座4308室
邮编: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