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华人最多的国家,有海水之处就有华人,有华人之处就有客家人。
印度尼西亚素有“千岛之国”的美誉,人口有1.3亿多人,其中华人约600万人,客家人约占20%,120万人。客家人分布的地区很广,其主要居住地为爪哇的雅加达、三宝垄、泗水、万隆,苏门答腊的占碑、巨港、棉兰,婆罗洲的坤甸、山口洋,苏拉威西的孟加锡,摩鹿加群岛的安汶、邦加,勿里洞以及帝汶岛东部。他们在印尼城镇普遍以经商为主,其中以杂货、烟酒、皮鞋、首饰、缝衣、药材等业为最多;此外在乡村及种植场里则以种植树胶、椰子、烟草为多;而勿里洞及邦加的客籍华人则多以开采锡矿为主。印尼华侨、华人在当地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在全世界引人瞩目,被称为华侨在海外一大创举的,是梅州籍客家人罗芳伯在加里曼丹于18世纪中叶创建的“兰芳公司”,是规模最大、管理最严、时间最长的从事采矿业等方面的组织管理机构。
下面再说说几个有代表性的客家人生活的地区。
西加里曼丹岛(旧称西婆罗洲),其中一个叫“百富院”的小镇,有一座桥是两种客家话的分水岭,桥靠坤甸市的这边是讲坤甸式的梅县等地的客家话,桥靠山口洋市的这边至三发县等都讲陆丰人的客家话。坤甸市是西加岛的首府,卡江以东是老埠头,卡江以西是新埠头,分为两个地区,而老埠头几乎全讲潮州话,就连客家人也不例外,相反的,在新埠头所听到的客家话,都是坤甸式的。离开坤甸,沿卡江而上,几百公里长的两岸有大小十几个城市,居住在这一带的华人,大概90%都是客家人,都讲坤甸式的客家话。这些客家人,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在这里土生土长,但还能一直保留着自己祖籍的母语,实在难能可贵。住在城市里的客家人都从商做生意,经营土产出口,开杂货店、金铺、鞋业、小五金兼建筑原料等,而住在乡村的客家人则以务农、割橡胶、管理椰园等为主。
邦加、勿里洞岛也是客家人密集的地区,邦加的客家人讲的是陆丰客家话,和山口洋市的陆丰客家话完全相同,虽然其中因地区不同有极小部分的差异,而勿里洞的客家话也与坤甸的客家话相似。
在棉兰市也有不少的客家人,可是却听不到有人讲客家话,原来当地的客家人都跟着福建人讲闽南话,这和中国台湾的客家人也讲闽南话非常相似。而在苏北的亚齐地区却又不同,这里的客家人居多,福建讲闽南话的人也跟着讲客家话。
爪哇岛是印尼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这里也有不少客家人,祖籍都在梅县、大埔、蕉岭、永定、惠阳和上杭等,从“唐山”来的客家人,至今仍能讲一口流利的客家话,可是,两代或三代以上土生土长的客家后代,大多数都讲当地的“本地话”。从1966年到2000年的三十多年里,印尼政府关闭了所有的华文学校,还明文规定所有华文书刊都不准进口,所以现在三四十岁的华人都不懂中文,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大多数还受过华文教育,还能看华文、讲华语。
2000年初,印尼通过总统第6号决定书,撤销了对印尼华人的宗教、信仰、风俗及习惯的禁令,因此,近二三年来,印尼的中华文化正在逐步复苏。在印尼的客属社团纷纷恢复活动,并且新成立了雅加达客属公会、客属联谊总会等众多客属社团,还多次邀请龙岩、梅州等地的山歌剧团、汉剧团等文化团体前往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