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客家总会

客家风情

岭南文化之精华 古色古香的增城客家民居

      说到风格独具、古朴典雅的岭南客家民居建筑,最为著名,存世最多的要数客家围龙屋,它的精巧结构、奇妙布局以及丰富的内涵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最具中国民居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出增城经派高公路沿派潭河往北走,穿过葱郁的山岭,跨过河流,来到河大塘,顺着弯弯曲曲的村道望去可见到有一座颇具规模的清代古建筑矗立于山下,此建筑便是河大塘围龙屋。

  从外围看,围龙屋的整体建筑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座落有序,布局规整。据专家称,客家围龙屋建筑特别注重山和水等生态元素,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围龙屋一般建在依山傍水的丘陵上,外观成半圆形。其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圆形,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结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开,叫“禾坪”。“禾坪”在收获季节用来晒稻子,平时则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池塘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围龙屋用石头、石灰、砖瓦、木料等建成。

  走近围龙屋,发现河大塘围龙屋建在0. 4-0.8米高的坑石台基上,进得屋来,这里一片寂静,仿佛是一座废城。细看其中间部分为“三堂二横式”的祠堂,宽18米,深18米,头进有9间屋,后进有5间屋,顺着头进两侧有长廊,摸索前行可直通后进。迈入后进走到正中是上堂厅,此堂厅主要为祭祀场所,前行几十米便是议事、聚会、宴会的中堂厅,假想回到几个世纪前,这里是怎样的热闹场景。中堂厅里边还有下堂厅是专为婚丧礼仪的乐手和轿夫置放的席位。祠堂里还有小门通出围龙前鹅卵石铺砌的娥眉月形石巷。石巷后由19间扇形环屋接龙成半圆形“围龙”。后山半圆形的“屋脊头”与屋前半圆形的池塘,山阳水阴,合二为一,象征太极融阴阳为一体的圆融和合。

  据当地老人介绍,河大塘围龙屋始建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距今约有300年历史。传说太平天国运动领袖之一石达开就出生在这里。关于少年石达开的轶闻旧事,目前依然在河大塘一带的老人中广为流传。在河大塘还残存有石达开族人被清兵诛九族后留下的断墙破垣遗址。在密石村一个山坳的石氏高曾祖母何氏坟墓前也留有被清军“下条石”“断龙脉”的痕迹。

  如今河大塘围龙屋的客家人已经搬出围龙屋,他们的住宅也跟着时代的步伐进行了改革,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家独院的形式,不再建造围龙屋了。而遗存的围龙屋却成为一处历史遗迹,也成为一座奇特的建筑景观。

  • 客家星云

  • 客家女——阿基诺夫人
    一名不顾政治险恶的家庭主妇,成为凝聚在野阵营的核... 查看详细>>

友情链接

客家风情网 禾盛行营销顾问                    
回到顶部